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斷增強黨員幹部黨性觀念和廉潔自律意識、營造廉政建設濃厚氛圍、切實提高廣大師生防腐拒變能力,弘揚愛國名相王鼎清正廉潔、廉潔從政、無私無畏、剛正不阿的愛國主義情懷,11月18日上午,新浦京澳官网游戏最新版黨委統戰部、信息學院黨委組織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師生黨員、民主黨派負責人等50餘人赴蒲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王鼎紀念館參觀學習。
王鼎紀念館共設七個部分:仕宦生涯、顯赫政績、屍谏成仁、文化成就、家風家訓、千古流芳、碑刻藝術。在館長馬巧文老師的精彩講解下,大家深入了解了王鼎忠貞愛國、廉政愛民的不朽事迹。在蒲城縣城關鎮達仁巷内,坐落着幾棟保存較為完好的關中典型四進式民居建築,其中的一棟便是蒲城百姓家喻戶曉的曆史人物,清代愛國名相王鼎的故居。王鼎是鴉片戰争時期力主禁煙抗英的一個愛國名相,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治理黃河、屍谏殉國。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1842年6月8日)夜,王鼎袖納“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也”的遺書憤然自缢于圓明園邸所。終年七十五歲,死時,家無餘财。王鼎死後81天,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簽訂,香港從此脫離了祖國,一去155年。王鼎青年時深受張載關學影響,特别崇尚關中三李,重氣節、輕功利,注重修身養性、人格操守、誠信務實、經世緻用。王鼎一生不僅為官清廉,以端方正直而著稱,而且他那嚴格的家風家訓對後世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他一生風骨傲立、憐民愛國,身垂示範樹起高尚人格,以持家四要 “少見人、多讀書、遇衆謙、出言慎”和“十無益”格言訓誡子女族人。家書中每每不忘囑托家人厚道做人、謹信言行,成就良好家風。打開曆史的櫥窗,凝望這百年熠熠生輝的王鼎家書,總有一種給予人力量和導向的袅袅之音,拂去時光的灰塵,那些流淌在國人骨髓中的血液似乎總有一種馥香為之而傳承。
聽完講解之後,大家深受教育,全體參觀人員站在王鼎正氣凜然的塑像前,由信息學院黨委書記王引弟領誓,進行了莊嚴的廉政宣誓:嚴格執行黨的章程,模範遵守《廉政準則》,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堅持黨的群衆路線。絕不以權謀私、絕不貪污受賄、絕不奢侈浪費、絕不腐化堕落。堅決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紮實工作、廉潔自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學校和學院的建設發展努力奉獻!本次活動得到師生一緻好評,收到預期教育效果。
附王鼎生平事略:
王鼎字定九,号省厓,陝西蒲城縣人,生于公元1768年,卒于公元1842年。王鼎幼時家境極其貧寒,但他從小養成了刻苦攻讀的習慣和憐貧恤弱的精神;做官四十餘年,在國家權力機構中,任過五部的領導職務,直到最高的機關軍機處,始終保持着清正廉潔的本色。他秉公執法、整饬綱紀,關注民生、為國理财,醉心公益、興學育才;為治理黃河水患,他以70歲的高齡,親駐工地,在田野食宿,連續八天未回行館,前後奮戰六個月,自己終于積勞成疾;為禁絕鴉片,他力薦林則徐開展禁煙運動,反擊敗類、力保林公,借着治理黃河的機會、再保林公。當與道光皇帝、投降派等抗争未果、敗局已定時,遺書疾呼“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也”,屍谏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