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以“十個明确”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内容進行了系統概括。系列述評“‘十個明确’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深入闡述“十個明确”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内涵,全面展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原創性貢獻。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十個明确”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述評之一
編者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以“十個明确”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内容進行了系統概括。即日起,新華社将連續播發系列述評“‘十個明确’系列談”,深入闡述“十個明确”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内涵,全面展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原創性貢獻。
穿越百年曆史風雲,一個真理昭示未來: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系統總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内涵,将黨的領導置于“十個明确”的首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共産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全黨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這一重大論斷,深刻揭示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互關系,标志着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和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
風雨不動安如山,賴有砥柱立中流。
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巍巍中國号巨輪就有了應對一切風險挑戰的堅定自信和強大底氣。
“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
2022年1月6日,北京中南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全天召開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主持,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工作彙報,聽取中央書記處工作報告。
近年來,黨中央每年聽取“五大班子”的工作彙報和中央書記處工作報告,已成為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制度安排。
黨的領導權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大問題。曾有一段時間,黨内存在對堅持黨的領導認識模糊、行為乏力,黨的領導弱化、虛化、淡化、邊緣化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曆史自覺和雄韬偉略,正本清源、一錘定音。
“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2012年11月17日,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就對堅持黨的領導提出明确要求。
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提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指出“黨的領導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體現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和國防軍隊、祖國統一、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各方面”;
明确“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環節落實和體現”;
……
在深刻總結中國共産黨執政經驗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從黨的領導角度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質的規定性,創造性闡明黨的領導的重要意義和基本要求,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提升到新的境界。
2017年金秋,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這一重大論斷被載入黨章。“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于次年寫入憲法。
在這次繼往開來的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提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不僅“堅持”,還要“加強”;不僅是黨的“領導”,更是黨的“全面領導”。
9年多來,一系列基礎性、創制性、戰略性舉措相繼出台,确保黨始終引領複興巨輪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在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黨是決定整個系統運行的關鍵。
2019年10月31日下午,人民大會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
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把黨的領導制度明确為我國根本領導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牢牢抓住了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财經、外事工作、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中央一系列頂層機構負責人,全面加強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着眼于把黨作為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制度化,調整重組優化數十個部門,黨和國家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實現系統性、整體性重構。
全面完成央企集團“黨建入章”,不斷健全各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逐步實現公立中小學、醫院、科研院所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院、所)長負責制……黨的領導貫徹和融入到各領域各方面工作之中,推動黨的領導制度縱到底、橫到邊,落實落地。
黨的領導方式更加科學——
2020年8月,内蒙古達拉特旗蒲圪蔔村幹部李電波以“雲帆”網名留下“互助性養老”建議。這一建議之後被寫入“十四五”規劃建議,并化為規劃綱要的具體舉措。
開門問計、充分審議、科學決策……在五年規劃編制史上第一次開展“網絡問策”,“十四五”規劃建議編制工作诠釋的正是民主集中的真谛。
把黨的領導與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統一起來,把中國共産黨執政與廣大人民群衆有序政治參與結合起來,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黨的領導方式日臻健全,推動黨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
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
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48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的中國共産黨,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步調一緻向前進。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放眼新時代中華大地,黨中央坐鎮中軍帳、車馬炮各展其長的生動畫卷徐徐鋪展。
“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群芳吐豔普天同慶春光好 百姓脫貧遍地常懷黨澤深”——火紅的春聯映襯着瑞雪,山西臨汾汾西縣僧念鎮段村村民蔡文明,2022年春節前夕迎來了前來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
餐桌上是香噴噴的紅燒肉、酥肉、丸子,鍋裡正炖着熱氣騰騰的羊肉,儲藏室裡糧食蔬菜儲備充足……向習近平總書記說起脫貧後的變化,蔡文明感歎:“我們趕上了好時代,都是托共産黨的福、托總書記的福。”
“共産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就是要讓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一年比一年過得好。”總書記說。
登高一呼群山應,從此神州不陸沉。在曆史洪流的激蕩中,中國共産黨始終立于時代潮頭、挺起民族脊梁,成為領航億萬人民奮勇前進的堅強領導核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的曆史方位,把握發展大勢、引領時代潮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又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9年多來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标志性成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多方面顯著優勢,其中中國共産黨領導是最大優勢,是其他方面優勢得以存在和發揮作用的根本保證。
山雄有脊,房固賴梁。黨的堅強領導,讓我們有了艱難險阻前最堅固的頂梁柱——
當第一縷和煦的陽光灑向大地,黑龍江上升村第一書記王路來到被台風洗劫後的玉米田,帶領村民一穗一穗掰着躺在地上的玉米;貴州坡頭村第一書記劉恭利,正挨家挨戶推廣易地扶貧搬遷政策……
說起這些拍攝中目睹的真實案例,電影《我們是第一書記》導演任傑紅了眼眶:脫貧攻堅戰中,先後有300多萬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奮戰在一線,有的甚至将生命永遠定格在為之奮鬥的土地上,“這就是中國的力量”!
一聲令下,盡銳出戰。直面脫貧這個世紀難題,中國共産黨遍布全國各地的基層黨組織和第一書記、駐村幹部以及廣大鄉村幹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帶領群衆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
隻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脫貧攻堅才能取得全面勝利;隻有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我們才能創造出世界上任何政治力量都不可能創造的人間奇迹!
淬火成鋼,黨旗高揚。黨的堅強領導,讓我們有了風雨來襲時最可靠的主心骨——
己亥之末,庚子之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
面對這場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總攬全局、運籌帷幄,領導全國人民迅速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争、總體戰、阻擊戰。
從果斷拍闆關閉離漢通道,到一聲令下三軍齊發,全黨行動、全國動員……在這場氣壯山河的鬥争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定海神針”作用充分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偉力充分彰顯。
應對尖銳複雜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面對香港局勢一度出現的嚴峻局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推動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統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理有利有節應對外部勢力挑戰,堅決維護自身利益……
回望大戰、回顧大考,人們更加深切感到,中國共産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穩舵定向,乘風破浪。黨的堅強領導,讓我們有了奮進航程中最穩健的壓艙石——
2022年2月4日晚,采自古奧林匹亞的火種映照北京夜空,北京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奮進的中國與古老的奧林匹克再度攜手前行。
冬奧之約,中國之諾。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這是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格言的成功實踐。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
中國能,因為中國共産黨能!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背景下點燃冰雪運動火炬,彰顯出中國共産黨非凡的治理效能和制度優勢。
充分發揮中國共産黨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大優勢,神州大地大潮奔湧,氣象萬千。
“黨中央必須有定于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
“黨确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确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以曆史決議形式作出這個重大政治論斷,向全黨全國發出号召: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
确立和維護領導核心,始終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基本觀點。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工人階級政黨如果不與中央委員會加強聯系,就會喪失“自己唯一鞏固的支柱”;在列甯心中,“黨的中央機關成為擁有廣泛的權力、得到黨員普遍信任的權威性機構”,黨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
當紅色火種在華夏大地點燃,人們從貴州遵義小樓明亮的油燈中、從改革開放的春風裡愈發清晰地認識到,擁有了核心,就擁有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法寶;捍衛了核心,就捍衛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勢所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我将無我,不負人民”的赤膽忠心,引領中國号巨輪涉險灘、戰惡浪,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成為衆望所歸、當之無愧的黨的核心、人民領袖、軍隊統帥。
當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時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任務艱巨,越要把“兩個維護”作為黨的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
——擁護核心、捍衛核心,就要不斷加強黨的政治建設。
“不善于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學習和貫徹落實間的‘溫差’仍然存在”……歲末年初,一場場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動真碰硬、辣味十足,讓不少黨員幹部紅了臉、出了汗。
政治上的主動是最有利的主動,政治上的被動是最危險的被動。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絕不能有絲毫含糊和動搖。
置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全黨上下更加深刻認識到: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就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首先要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
——擁護核心、捍衛核心,就要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聆聽講話、研讀文件、探讨交流……冬日清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園内處處可感學習、思考、求索的熱潮。
2022年1月11日至14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相聚黨的最高學府,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确方向。
從“關鍵少數”入手,從理論武裝抓起。全黨上下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的過程,就是向黨中央看齊的過程,就是不斷夯實“兩個維護”思想根基的過程。
——擁護核心、捍衛核心,就要在各項工作中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
2022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題是一場事關我國未來發展的重大變革——“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
有關部委積極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各地把綠色低碳、數字化轉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詞”;廣大民衆積極踐行低碳生活……華夏大地奏響綠色發展的時代樂章。
把擁護核心落實在擔當實幹的具體工作中,把捍衛核心體現在履職盡責的實際成效上。各地區各部門牢記總書記囑托,胸懷“國之大者”,不斷與黨中央要求對标對表,推動各項事業日新月異,呈現嶄新局面。
星漢燦爛,北鬥指航;滄海橫流,砥柱巍然。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下,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中華民族一定能團結一緻、劈波斬浪,勝利到達民族複興的光輝彼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十個明确”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述評之二
思想的光芒,總能穿透曆史煙雲,點亮未來征途。
“明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翻開《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十個明确”中的這一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内涵的重要方面。
積蓄百年偉力,起筆複興新篇。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着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輝彼岸砥砺進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寬廣。
彪炳史冊的偉大飛躍:“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
沐浴着虎年的陽光,開通不久的贛深高鐵上,一列列火車飛馳而過。
贛州,深圳。道路的兩端意味深長:一端是見證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探索革命道路的紅色熱土,一端是肩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新使命的創新熱土。
仿佛一種隐喻,兩個具有标志意義的地點,勾勒出一個矢志複興的民族不懈奮進的曆史曲線。
“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堅定豪邁、發人深省。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圍繞關系全局的曆史性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大勢、總攬全局,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明确清晰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
提出并深刻闡述“中國夢”,強調必須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明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明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十四個堅持”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
在深刻思考和不懈求索中,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作出系統回答。
新矛盾呼喚新變革。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一場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就此開啟——
“地下煤海”,鄂爾多斯。
走進伊金霍洛旗江蘇工業園區的遠景現代能源裝備産業園,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映入眼簾。
2014年、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内蒙古;2018年起,全國兩會期間,他連續4年來到所在的全國人大内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提出要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要求探索以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鄂爾多斯、包頭、烏海……遵循指引,牢記囑托,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在重塑中激發源源動力。
“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謀劃長遠。
黃浦江畔,上海浦東探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
南海,瓊州海峽南岸,海南“啟航”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
雄安新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設同步推進……
放眼神州,長江、黃河兩大母親河發展新戰略,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四大工程,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三大新增長極……宏闊格局、萬千氣象,正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的時代注腳。
新時代大潮湧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新階段——
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的台階,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曆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穩步前進……
“我們能夠創造出人類曆史上前無古人的發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今日之中國,以自信自強的奮鬥姿态宣示:
“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态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
深植國情的道路選擇:“我們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
2022年1月29日,成都城廂站,一聲汽笛響起,一列中歐班列駛出站台,開往1萬餘公裡外的德國紐倫堡。
第5萬列!新的裡程碑。疫情下,中歐班列逆勢而上,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展現出中國發展的強勁脈動。
所有國家都在時間長河中航行,如何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看的就是能不能順應時代潮流,走出一條适合國情的發展之路。
“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鬥得出的曆史結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凝練概括:“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中國走出的是一條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價值旨歸的現代化之路——
六盤山西麓,甯夏隆德。
春節前一天,縣城張燈結彩,年味濃濃。閩甯扶貧産業園内,閩商鄭開煌的農用薄膜生産線仍然機器聲隆隆。
幫助20多個西海固打工人在家門口圓了就業夢,已在這裡度過三個春節的鄭開煌倍感欣慰,“會覺得自己被需要”。
2020年11月,西海固曆史性告别絕對貧困,但閩甯協作并不會因此結束。
從擺脫貧困,到全面小康,再到邁向共同富裕,為民初心恒久不變。
鼓勵勤勞創新緻富,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循序漸進……習近平總書記對共同富裕的謀劃,化為新時代中國的勇毅笃行。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把推動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
不斷完善公共政策體系,把蛋糕分好,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三農”工作重心實現曆史性轉移;
賦予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為全國探路的使命……
一步一個腳印,“撸起袖子加油幹”,讓全體人民清晰看到共創美好生活的前景。
“物質财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财富也要極大豐富”,中國走出的是一條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之路——
除夕夜,《隻此青綠》一舞驚豔神州,寓意赓續五千年的中華文脈彙入新時代澎湃洪流。
立春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詩情畫意的中國式浪漫,讓八方賓朋領略中華文化盛大氣象。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考量深遠。
以“中國夢”喚醒中國人民最深厚的文化基因,确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舉旗定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立民族文化之根,拓文明發展之道,用文化之火照亮民族複興之路。
“生态興則文明興,生态衰則文明衰。”中國走出的是一條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之路——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1月5日,重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
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十年禁漁”全面實施,這背後,是一場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深刻實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态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
深邃的思考,指引美麗中國從願景走向實景:
加快生态文明體制改革,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行最嚴格的生态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推進生态文明建設,中國步伐堅定。
“既發展自身又造福世界。”中國走出的是一條通過合作共赢實現共同發展、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之路。
矢志複興的奮進宣言:“我們正在此前發展的基礎上續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曆史”
今年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喜迎第五年分紅。至此,這個村累計分紅超1000萬元。
“從‘戶戶包田’到‘人人分紅’,見證從解決溫飽到邁向振興的鄉村大變化。”昔日的“大包幹”帶頭人嚴金昌,如今不禁感慨。
初心如磐,笃行緻遠。
“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們黨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标,未來30年将是我們完成這個曆史宏願的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道出曆史的經緯。
時間的車輪已駛到2022年。
使命催人奮發:距離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還有13年;距離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還有28年。
前路絕非坦途:我國仍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情況新需求不斷出現,高質量發展亟待新突破;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風險挑戰更趨嚴峻複雜。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
“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産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習近平總書記說。
這是科學正确的行動指南——
2021年12月21日,馬來西亞吉隆坡會展中心。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馬來文版首發式在此舉辦。150位中外人士齊聚一堂,探究中國的發展密碼。
此前一個多月,中國北京。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黨确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确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寫入黨的第三個曆史決議。
思想之光點亮複興之路。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新時代中國行穩緻遠。
這是改革創新的堅定追求——
2022年2月1日,中國空間站裡,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太空過春節。
“嫦娥五号”探月、“天問一号”落火……一項項大國重器,夯實中國奔向現代化的底氣。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黨中央鮮明定調。
變化的時代,改革創新是不變的主題。
從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到實踐創新,全面深化改革破障開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取得新成效,“中國之治”展現更加蓬勃的生機。
這是務實笃實的奮進步履——
“壬寅虎年,我們要以虎虎生威的雄風、生龍活虎的幹勁、氣吞萬裡如虎的精神,繼續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曆史新篇章!”
2022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号召。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複興,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從未改變。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的緊密團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标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話語堅定。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
——“十個明确”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述評之三
“明确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以“十個明确”,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内涵進行概括。其中,“人民”二字,重若千鈞。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國之大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着眼于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指明解決當代中國發展主要問題的根本着力點,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重要遵循。
破解發展問題的根本立足點:“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标注新時代的特征,也呼喚新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進入新時代,經過改革開放後幾十年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
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闆,社會治理還有弱項,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從“衣食無憂”到“高品質生活”,要聚焦國情國力、人民需求變化,實現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深刻轉變。
這是對發展内涵的豐富擴展,聚焦“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從解決溫飽到全面小康,人民群衆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
2021年1月4日,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高空抛物損害責任糾紛案,判決從35樓扔下礦泉水瓶導緻老人受傷的孩子家長賠償醫藥費、護理費等共計9萬多元。這是民法典正式施行後廣州首個宣判的案件。
治理“城市上空之痛”;堅決制止網絡暴力……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實施以來,不斷加強公民權利保護,讓經濟社會運行更加有章可循。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100-1=0”——“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執法司法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當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傷害。”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一“法治公式”,振聾發聩。
“努力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蹄疾步穩,一批冤錯案依法糾正,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讓人民切身感受公平正義的陽光。
這是對發展标準的精準把握,人民需要始終是檢驗發展成效的标尺——
“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态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2021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習近平總書記回應人民的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适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
部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明确建設健康中國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堅持“房住不炒”,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一項項為民舉措,诠釋着宗旨本色。
人民至上,使命如山。
深刻揭示并積極回應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以不變的初心,展現出深厚的為民情懷和曆史擔當。
推動黨和國家事業進步的根本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
“中國共産黨執政的唯一選擇就是為人民群衆做好事,為人民群衆幸福生活拼搏、奉獻、服務。”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堅定有力、溫暖人心。
發展為了人民,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始終如一——
湘江之畔,廣西桂林毛竹山村,當年紅軍戰鬥過的地方,如今靠着發展葡萄産業富了一方百姓。
2021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村民王德利家做客。
“總書記,您平時這麼忙,還來看我們,真的感謝您。”
“我忙就是忙這些事,‘國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一段樸實的對話,飽含着“以人民為中心”的深刻哲理、真摯情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紮實推進鄉村振興,讓群衆生活更上一層樓”……總書記眼中的“幸福生活”,不僅要看經濟總量,更要看百姓生活質量;不僅要看平均數,更要看大多數。
這是令人振奮的數字:
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突破11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1%;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綜合國力、社會生産力、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發展基礎更牢、條件更優、動力更足。
這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生動注腳: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把人民群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從出生30個小時的嬰兒到108歲的老人,不遺漏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個生命。
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偉大實踐:
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邁進。
發展依靠人民,在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生動體現——
2021年底,在上海長甯區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内,召開了一場由基層體育工作者、運動員、高校教師參加的座談會,就體育法修訂草案積極發表意見。
一場座談會下來,近50條建議被詳細記錄,并原汁原味地反饋到國家最高立法機關。
“‘開門立法’的生動實踐,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真實的寫照。”虹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胡煜昂說,群衆的建議通過這些渠道轉化為上到國家立法、下至社區治理的“金點子”。
至2021年10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先後就126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計劃等征求基層群衆意見建議7800餘條,其中2200餘條意見建議被不同程度采納吸收。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健全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構建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使各方面制度和國家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凝聚人民力量。
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緻廣大而盡精微”中落地見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隻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
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推行垃圾分類,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規範住房租賃市場和抑制房地産泡沫,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2016年底,事關百姓民生的“小事”“身邊事”成為中央财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的議題。
“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等6個問題,都是大事,關系廣大人民群衆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的各項部署,到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人民群衆最關心的領域精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明确要求,再到做好糧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穩價工作,無不指向“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道雖迩,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形成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義務教育入學率接近100%;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5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10億人……一幅人民幸福生活的畫卷,正在新時代中國徐徐鋪展。
奮進新時代的堅定追求:“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隆冬時節,浙江景甯畲族自治縣毛垟鄉成片的苔藓種植大棚裡,村民拔草、澆水、塑型,一片忙碌。毛垟鄉自2019年嘗試發展苔藓種植,已形成成熟的苔藓産業鍊。
“鄉裡的苔藓産業提供了150多個就業崗位,帶動100多戶村民年均增收1.3萬元。”毛垟鄉黨委書記雷曉華說。
毛垟鄉的發展,正是我國堅持高質量發展、走共同富裕之路的縮影。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發布,選取浙江省先行先試,為全國促進共同富裕探路示範。
馬克思、恩格斯設想,在未來社會中,“生産将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
“要在新起點上接續奮鬥,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精深的思考,深刻的論斷,化為神州大地上的生動實踐:
從脫貧攻堅戰中“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衆”的誓言,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承諾;從“想群衆之所想,急群衆之所急”“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到不斷縮小地區、城鄉、收入差距,讓區域、行業發展更協調、平衡和包容……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動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不斷把“蛋糕”做大;正确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推動形成橄榄型分配結構,将“蛋糕”分好……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着這個目标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踏上新征程,要朝着“人的全面發展”目标紮實邁進。
連日來,北京冬奧會賽場奧運健兒激戰正酣,場外大衆對冰雪運動的熱情也幾近“沸點”。
遼甯營口鲅魚圈區何家溝滑雪場人頭攢動,很多家長帶孩子來體驗冰雪樂趣。
今年34歲的任舉帶着妻子和女兒,第一次踏上滑雪闆,認真模仿着教練的一招一式。“我們也好好學習一下這項運動,強健身體意志、豐富業餘生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3.46億。
人的全面發展,不僅要物的豐足,也要精神的富足。
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全面發展,繁榮文藝創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系統部署、親自推動,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不斷滿足群衆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讓人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飽滿。
殷殷初心如磐,時代答卷常新。
“讀懂今天的中國,必須讀懂中國共産黨。”
2021年1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向2021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開幕式發表的視頻緻辭中深刻闡明:
“中國共産黨将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更好滿足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黨全國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幹,萬衆一心向前進,必将繪就更加美好的圖景。
“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
——“十個明确”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述評之四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以“十個明确”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進一步概括,其中明确——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我們這一代共産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中書寫濃墨重彩的篇章。
完善總體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
2021年4月2日上午,北京市朝陽區溫榆河的植樹點,一派熱火朝天忙碌景象。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參加一年一度的首都義務植樹活動,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他連續第9年親手植綠。
扶苗培土、拎桶澆水,總書記接連種下6棵樹苗。新種下的樹苗迎風挺立,傳遞出春天的盎然生機。
“生态文明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加強生态文明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衆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面對在場的幹部群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意味深長。
時針回撥到9年多前。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令人矚目地将生态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這是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在實踐和認識上不斷深化的重要成果,展現出立志千秋偉業的胸懷視野。
“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态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經濟财富。”
從堅決打響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到雷厲風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開展“史上最嚴”中央環保督察,到環境保護法、環境保護稅法等法規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全局之變,在于布局之變。
從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提出“三位一體”總體布局,到黨的十六大以後将總體布局拓展為“四位一體”,再到黨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我們黨始終順應曆史大勢、順應人民需求,不斷與時俱進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布局。
“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着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強調總布局,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一語中的。
布局之變,引領實踐之躍。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既是路線圖,也是任務書,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态文明建設是基礎。
——經濟建設上,堅持以新發展理念推動發展全局深刻變革,邁向高質量發展軌道;
——政治建設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文化建設上,堅持正本清源、守正創新,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
——社會建設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生态文明建設上,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各方面布局統籌推進,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産關系與生産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這是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治國理政的智慧和清醒,标志着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達到新的高度。
形成戰略布局:“中國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治國理政方略”
世紀疫情,突如其來的壓力測試。
全球死亡病例累計超過580萬,人類發展指數30年來首次下降。失速中,世界面臨失序的嚴重危機。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沉着應對、化危為機,交出一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異答卷。
“在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在把握戰略全局中推進各項工作”,這是百年大黨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的重要思想方法。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同時,“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逐步形成、協調推進,重構了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戰略邏輯——
立足沖刺千年小康夢想的曆史方位,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标。
将改革開放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将法治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障,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黨的曆史上首次以全會的形式專題研究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2014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公開将“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并提出。
“這是中國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治國理政方略,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堅持問題導向,破解時代課題。
2018年5月31日,北京月壇北小街,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挂牌。
整合多部門管理權,為居高不下的藥價“擠水分”,劍指“看病難、看病貴”……醫改牽一發而動全身。
改革進入深水區,唯有“全面深化”,方能破局開路。
“‘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從人民群衆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也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
通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徹底解決絕對貧困問題,使國家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通過全面依法治國,有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通過全面從嚴治黨,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保障。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對當前“中國問題”切中肯綮的把握,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解決問題的“衣領子”“牛鼻子”。
——堅持辯證統一,始終相互促進。
“通過!”
2018年3月20日,人民大會堂。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熱烈的掌聲在萬人大禮堂響起。
這一反腐敗國家立法,将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将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制度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一以貫之、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保障”……堅持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相統一,堅持戰略目标與戰略舉措的相統一,确保了“中國号”列車全速順利前進。
——堅持全面系統,加強整體謀劃。
深圳,蓮花山。登高眺遠,“春天的故事”盡收眼底。習近平總書記親手植下的高山榕,茂盛挺拔。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一攬子推出330多項改革舉措,并決定在黨中央成立領導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機構。
“不是推進一個領域改革,也不是推進幾個領域改革,而是推進所有領域改革”。習近平總書記為這場新時代的改革開放标注出了不同以往的廣度和深度。
縱橫正有淩雲筆,偉大事業譜新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讓近1億人口擺脫貧困,也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文明全面發展的更高水平小康;
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通過全面依法治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健全;
通過全面從嚴治黨,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内法規體系,探索出依靠黨的自我革命跳出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的曆史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擁有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再啟曆史新局:“我們已經走出一條光明大道,我們要繼續前行”
2020年10月,站在曆史的交彙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的建議》,為中國擘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新圖景。
翻開規劃《建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首個“全面”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正确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曆史方位和發展階段,不斷完善發展的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是寫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的曆史自覺和使命擔當。
——堅持黨的領導,始終把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定盤星。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京西賓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舉行,定調中國經濟發展大計。
世紀疫情之下,習近平總書記以“四個必須”深刻闡明大國經濟行穩緻遠的核心密碼。
“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居于首位。
回眸一年經濟工作,既有大風大浪,也有暗流湧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能夠沉着應對,過險灘,闖難關,關鍵是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步調一緻向前進,拔了不少釘子,穩住宏觀大局。”
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統領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布局的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
全黨有核心,黨中央才有權威,黨和國家才有力量。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深刻指出,黨确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确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新征程上,必須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不移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确保全黨步調一緻向前進。
——堅持中國道路,不斷展現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蓬勃生機。
走自己的路,是黨百年奮鬥得出的曆史結論。
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
“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這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必須貫徹落實在我國發展的戰略戰術、方針政策、政策舉措、工作部署之中。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真正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2022年新春上班第一天,浙江召開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推進大會,部署新一年的“任務清單”。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現在,已經到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曆史階段”的重大論斷。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是人民群衆的共同期盼。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始終貫穿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的鮮明底色。
“我們已經走出一條光明大道,我們要繼續前行。”
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必将掀開更加恢宏壯麗的嶄新篇章!
“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十個明确”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述評之五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用“十個明确”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内涵,其中一個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标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一重大論斷,植根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彰顯出我們黨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斷揮寫完善和發展“中國之制”新畫卷,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
北京中軸線往北,巍然矗立的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成為一座紅色新地标,參觀者絡繹不絕。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衆自治制度……置身展館,一塊塊展闆、一件件展品,清晰勾勒出中國發展穩定奇迹背後的“制度密碼”。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争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争。”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
回望曆史,建立什麼樣的國家制度,是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重大課題。中國共産黨人立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對“善制”的追求始終不渝。
1957年,毛澤東同志言語諄諄:“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還不完全鞏固。”
1992年,鄧小平同志作出重大判斷:“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當曆史的時針指向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各類風險挑戰交錯疊加,更多“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亟待破解。
新形勢下,如何用好改革之力,完善制度設計?習近平總書記謀深慮遠。
2012年12月,當選黨的總書記後第一次赴地方考察調研,習近平就來到改革開放前沿廣東,發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動員令。
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将改革開放事業引向更加壯闊的航程,作答好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大命題。
是緻敬,更是新起點上再出發——
2013年11月,中國共産黨曆史上又一個劃時代的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
改革目标認識深化: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336項改革涵蓋方方面面,打破利益的藩籬,促進各項制度機制更加成熟定型。
“我們說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堅定有力。
不是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單兵突進、修修補補,而是更加注重各領域各方面改革的協同配合,更加強調各項制度舉措的系統集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頂層設計,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對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各項制度作出戰略安排。
時隔不到一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明确部署。法治與改革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推動制度建設更加蹄疾步穩。
既有“破”的魄力,更有“立”的擔當。
2019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中國之治”,再次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作出決定。
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13個方面制度體系,系統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圖譜,奠定“中國之治”的制度基石。
一路風雷激蕩,一路凱歌嘹亮。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既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不斷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又對成熟的改革成果和改革經驗及時進行總結提升,并用法律法規等形式固定下來,推動許多領域實現了曆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9年多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管不管用、有沒有效,實踐是最好的試金石”
浪漫開幕式驚豔海内外,多項新紀錄刷新人類極限,“冰墩墩”全球圈粉……賽程過半的2022北京冬奧會,赢得世界一次又一次由衷喝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首次如期成功舉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中國人民兌現了對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為“中國之治”寫下生動注腳。
“鞋子合不合腳,隻有穿的人才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好不好、優越不優越,中國人民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習近平總書記一語中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
——“中國之制”邁向“中國之治”,不斷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迹”。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京西賓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這裡舉行。
“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必須加強統籌協調”——習近平總書記闡明中國經濟逆風前行的密碼,也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有益借鑒。
剛剛過去的2021年,盡管疫情形勢複雜多變,中國經濟交出全年增長8.1%的優異成績單。
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進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長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成為國際社會公認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
在人類發展史上,中國之外沒有任何一種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在這樣短的曆史内創造出這樣的奇迹。
這是黨帶領人民長期不懈奮鬥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顯著優勢充分發揮的必然結果!
——“中國之制”邁向“中國之治”,制度優勢更好應對風險挑戰沖擊。
世紀疫情是一場大考,對各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都是嚴峻考驗。
确定“外防輸入、内防反彈”總策略、“動态清零”總方針;全程接種人數超過12億,疫苗接種率達87%以上;上到百歲老人、下到新生嬰兒,救治病患不惜一切代價,不分年齡、不分區域、不分民族……
疫情之下,“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治理效能。
從曆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到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從穩妥處理突發風險事件,到積極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曆史一次又一次證明,重大風險挑戰面前,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中國之治”蘊含着無限生機活力。
——“中國之制”邁向“中國之治”,始終将人民作為根本的價值依歸。
虎年春節前夕,在紛紛揚揚的雪花中,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山西霍州市師莊鄉馮南垣村、汾西縣僧念鎮段村,親切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衆。
2012年底,同樣是一個冬日,習近平總書記頂風踏雪,來到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和顧家台村,看真貧、聽民聲。
幾度踏雪,一路為民。“共産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就是要讓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一年比一年過得好。”習近平總書記話語溫暖,道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人民本色。
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不斷改善和保障民生,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獲得了最廣大人民群衆的認可、擁護和支持。
2022年1月,全球知名公關咨詢公司愛德曼發布的“愛德曼信任度晴雨表”顯示:2021年中國民衆對政府信任度高達91%,同比上升9個百分點,蟬聯全球第一。
把握“時”與“勢”,融通“制”與“治”。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日臻完善,“中國之治”在世界舞台綻放更加奪目的光芒。
“隻要我們沿着這條道路繼續前進,就一定能夠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21年12月17日,北京中南海。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等文件,進一步釋放出“從制度建設着眼,堅持立破并舉”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鮮明信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60餘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領導小組)會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挺進,推進各項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
“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前半程我們的主要曆史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
“後半程,我們的主要曆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撥雲見日、把舵定向。
放眼全球,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演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國際格局深刻調整,不穩定不确定因素明顯增多。
審視國内,我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仍不适應高質量發展要求。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有獨特優勢的,是适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同時,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氣力。”
拉長曆史的坐标軸,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擘畫了“中國之治”的宏偉藍圖:
——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這恰與黨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高度契合。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向着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更需要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保駕護航。
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就要始終保持攻堅克難的勇氣——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個動态過程,治理能力現代化亦是如此,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我們決不能停下腳步,決不能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要不斷與時俱進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
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就要嚴格遵守和執行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對黨和國家各方面事業作出的制度安排。無論是編制發展規劃、推進法治建設、制定政策措施,還是部署各項工作,都要遵照這些制度,不能有任何偏差。
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就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為新時代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要通過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曆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推動廣大幹部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将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
曆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
“我們已經走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功之路,隻要我們沿着這條道路繼續前進,就一定能夠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我們一定能夠堅持好、鞏固好、完善好、發展好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斷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創造新的更大輝煌!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
——“十個明确”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述評之六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用“十個明确”系統概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
“明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标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習近平總書記為全面依法治國标定航向、規劃藍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新境界,昭示我們黨對法治建設規律認識達到曆史新高度,必将引領法治中國建設闊步前行,為民族複興偉業築牢堅實法治根基。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沒有全面依法治國,我們就治不好國、理不好政,我們的戰略布局就會落空”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
2012年底,剛剛當選總書記的習近平出席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近8年後,黨的曆史上首次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将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确為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洞察數千年風雨滄桑、治亂興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法治對于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大意義,科學把握中國法治發展内在規律,為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提供思想指針。
2014年金秋十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
宣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決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科學内涵:“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内法規體系”;
明确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框架和總體布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指引億萬人民勠力同心、堅定自信,紮實有序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穩步前行。
2018年8月24日,中南海懷仁堂。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主任彰顯對法治工作的高度重視。
多次對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相關彙報,對民法典編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民法典編纂工作提供重要指導和基本遵循;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中國共産黨政法工作條例》,把黨長期以來領導政法工作的成功經驗轉化為制度成果;
……
定方向、定規劃、定舉措、抓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系統研究解決全面依法治國重大事項、重大問題,協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翻開黨中央印發的《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邁向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路線圖”清晰可見——
到2025年,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體制機制更加健全,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基本形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法治中國宏偉藍圖更加清晰,全面依法治國的腳步堅實有力。
國家治理體系的應有之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好發揮法治對改革發展穩定的引領、規範、保障作用”
2021年3月1日,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守護母親河從此有法可依。
制定長江保護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務。這是我國第一部流域法律,為長江永葆生機活力、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建設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善治需有良法——
新的曆史方位下,法律制度如何與時俱進?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指出:“人民群衆對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完善立法工作格局、健全立法工作機制、堅持立改廢釋纂并舉,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高質量立法為國家改革發展穩定提供高質量制度保障。
個人信息保護法讓你我個人信息更安全,反食品浪費法弘揚勤儉節約傳統美德,外商投資法有力推動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參天大樹”更加枝繁葉茂。
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織密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法治之網——
“努力讓人民群衆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明确要求,也是衡量法治建設成效的關鍵标尺。
曆史遺留的冤錯案件能否糾正?司法機關“門難進”“臉難看”怎麼辦?“人情案”“關系案”怎麼破解?……關鍵在于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重大問題和關鍵問題,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張文中案等重大冤錯案被依法糾正,員額制改革讓司法力量集中到辦案一線,司法責任制改革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檢察機關積極穩妥推進公益訴訟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司法機關面貌一新,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更加成熟完備。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
在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更加凸顯。
——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人才、科技等重要支撐,完善的黨内法規體系為黨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依法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沉着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挑戰;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中,“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改為“健全社會主義法治”。
從“制”到“治”的飛躍,昭示法治建設從法律制度向囊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的法治體系轉變,法治中國建設邁入系統全面、協同高效的新境界。
為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标定航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在共同推進上着力,在一體建設上用勁”
“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
2018年3月17日上午,人民大會堂迎來人民共和國曆史上首次國家領導人憲法宣誓。大國領袖铮铮誓言,展現以身作則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堅定決心。
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全面依法治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參與、形成合力,推動全國上下厲行法治、信仰法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增強法治建設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相輔相成,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重點,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
法治政府建設是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要率先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政府必須依法全面履行職能,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2020年,國務院同意在上海浦東新區開展“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将企業需要辦理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實現市場主體“一證準營”。
開一家便利店,原來要跑“五個證”,現在隻填“一張表”。減去的是許可證數量,增加的是市場活力。
全面清理“奇葩證明”為群衆減負,政務服務從“網上辦”向“掌上辦”延伸,嚴格規範執法讓權力不再“任性”,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加強行政決策執行與評估……法治政府建設換擋提速,依法行政成為各級政府鮮明印記。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确立到2025年法治政府建設的總體目标和各領域分目标,為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建設法治社會,以法治之力守護和諧安甯、保障人民權益——
“發動和依靠群衆,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伴着楓溪江的潺潺流水,“楓橋經驗”從浙江紹興諸暨市楓橋鎮出發,近60年來在全國各地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習近平總書記明确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發揚優良作風,适應時代要求,創新群衆工作方法,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衆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
和諧社會,應該是法治社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實現社會治理法治化,依法防範風險、化解矛盾、維護權益,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
掃黑除惡讓城鄉更安甯、群衆更安樂,依法治網保障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維護“朗朗乾坤”、聚焦“急難愁盼”、辦好“關鍵小事”,讓人民群衆切實收獲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到2025年,‘八五’普法規劃實施完成,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社會領域制度規範更加健全……”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對法治社會建設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
沐法治之光,德法交融樹牢全社會法治信仰——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法與德的關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
民法典旗幟鮮明鼓勵見義勇為,英烈保護法推動形成尊崇英烈的良好社會氛圍,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發文厘清正當防衛認定情形……法治德治相得益彰,助推社會風清氣正,煥發中華民族“精氣神”。
五千年中華文明,蘊含構建在道德基礎上的法律價值系統,承載豐富的國家與社會治理經驗。深入發掘、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真理力量激發中華法治的蓬勃生機。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指引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投身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砥砺前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健全,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一個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态良好的法治國家,正大踏步向我們走來。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
——“十個明确”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述評之七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以“十個明确”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内涵,其中一個是——
“明确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夯實制度根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造,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前無古人的改革實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創造性提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建立并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迹。
邁入新時代,經濟發展面臨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如何進一步突破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我們應該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邁出新的步伐。”2013年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強調。
這次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鮮明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從“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一詞之變,反映我們黨對市場作用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的成果,标志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造,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
……
2017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善市場機制,打破行業壟斷、進入壁壘、地方保護……”
“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産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争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讓企業和個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間去發展經濟、創造财富”。
在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下,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實施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推出,促進市場迸發充沛活力。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内在要求。
2014年5月26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就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行第十五次集體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該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堅決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象”……
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政策體系,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争,強化知識産權保護,支持和引導資本規範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在構建更高水平的有效市場的同時,我們不斷探索構建更高水平的有為政府,既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又及時防止市場的無序、失靈。
2016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新型政商關系應該是什麼樣的?概括起來說,我看就是‘親’、‘清’兩個字。”
牢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是我國經濟能經受住各種風浪沖擊的重要制度保證;不斷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讓一切創造社會财富的源泉充分湧流……
2019年秋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新概括。
這一“三位一體”框架,标志着我國經濟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制度優勢的充分彰顯将轉化為治理之“效”,助力中國高質量發展行穩緻遠。
堅持思想引領:“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
2022年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考察調研。
從建築材料到制冰技術再到賽後利用,總書記一一詢問并指出:“要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特色。”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
2012年,我國經濟增速自新世紀以來首次回落至8%以下,經濟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不斷積累,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凸顯。
中國經濟該如何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進行着深邃思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能不顧客觀條件、違背規律盲目追求高速度”“決不能再回到簡單以國内生産總值增長率論英雄的老路上去”。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明确提出“适應新常态,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适應新常态,貫徹新發展理念,中國經濟發展開啟一次深刻變革。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十大上強調:“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堅決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建設全球人才高地”“要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挂帥’、‘賽馬’等制度”……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
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要像當年攻克“兩彈一星”一樣,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奠基之舉、長遠之策,推動我國向着建設科技強國的目标穩步邁進。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科技創新“三步走”的戰略目标,明确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中國科技創新加速前行。
環境美不美,生态好不好,關系人民福祉和永續發展。
曾幾何時,霧霾頻發、工廠污染、河流黑臭……2012年,中國經濟總量約占全球11.5%,單位GDP能耗卻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習近平總書記對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有着深入思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态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态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
将生态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将“美麗”一詞寫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标,實行最嚴格的生态環境保護制度,出台“史上最嚴”環保法……
2018年5月,全國生态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态興則文明興,生态衰則文明衰。”
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态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對外公布。此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
以協調促平衡,着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統籌兼顧;
以共享促和諧,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高質量發展彰顯人民至上;
以開放促改革,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打造國際合作和競争新優勢,高質量發展聯通内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紅綠燈”“全黨必須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踏上新征程,新發展理念正引領中國經濟不斷創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奇迹。
重塑未來格局:“這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虎年“雨水”節氣,甯波舟山港,塔吊林立,一片繁忙。
而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國外原材料進不來、國内貨物出不去,這個世界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一度成為“空港”。
當年3月底,疫情仍在蔓延時,習近平總書記前往浙江考察,冒雨來到舟山港。
總書記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
“我感覺到,現在的形勢已經很不一樣了,大進大出的環境條件已經變化,必須根據新的形勢提出引領發展的新思路。”
回京後不久,2020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财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首次提出:“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格局關乎全局。
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這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發展階段要着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曆史任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
聚焦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不斷釋放發展新活力——
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而市場資源恰恰是我國的巨大優勢,如何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牢牢把握擴大内需這個戰略基點,努力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
印發《建設高标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審議通過《關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指導意見》,破除妨礙生産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隻有立足自身,把國内大循環暢通起來,努力煉就百毒不侵、金剛不壞之身,才能任由國際風雲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沒有任何人能打倒我們、卡死我們!”
聚焦區域協調,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
“黃河入海流,真是遼闊啊!”2021年10月20日,山東東營,站在黃河入海口碼頭憑欄遠眺,習近平總書記感慨系之、思緒萬千。
在三江源頭,反複叮囑要保護好“中華水塔”;在甘肅,首次提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對甯夏,賦予“建設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重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黃河的上中下遊,對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邃的思考。2021年10月,《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對外發布。
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我國逐漸形成相互支撐、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新格局。
聚焦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培塑競争和合作新優勢——
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
2022年伊始,第五屆進博會“雲招展”加速推進。
進博會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推動下舉辦的,如今已成功舉辦四屆,成為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的平台,成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産品。
廣交會、消博會、服貿會、進博會等國際經貿盛會如期舉行,統籌推進21個自貿試驗區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擴至147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生效實施,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争力、發展力、持續力,确保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程不被遲滞甚至中斷。”
越是面對挑戰,越要擴大開放;越是擴大開放,越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
征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億萬人民團結奮進,準确把握發展之機,牢牢掌握發展主動,堅定邁向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必将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
——“十個明确”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述評之八
“明确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标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以“十個明确”,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内涵進行系統概括,其中明确闡述了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标。
國家大柄,莫重于兵。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波瀾壯闊的強軍實踐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軍深入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造,形成了習近平強軍思想,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軍事實踐發展新境界。
“這個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戰略格局和國家安全形勢的深刻變化,如何建設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适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始終高度關注的重大戰略問題。
2012年11月29日,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觀《複興之路》展覽時,向世界莊嚴宣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相隔僅10天,習主席第一次離京視察部隊時,在南海之濱作出重要論斷:“這個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
2013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習主席鄭重宣告:“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标。”
聽黨指揮是靈魂,能打勝仗是核心,作風優良是保證。強軍目标,謀的是民族複興偉業,布的是強軍興軍大局,立的是安全發展之基。
一引其綱,萬目皆張。強軍目标一經提出,得到全軍上下高度認同和衷心擁護,極大提振了軍心士氣,有力推動了部隊建設、改革和軍事鬥争準備,彰顯出巨大的理論魅力和實踐威力。
8個月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經習主席提議,黨中央決定将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盤子。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内容單獨作為一個部分寫進全會《決定》,這在黨的曆史上還是第一次。
大盤取厚勢,落子開新局。2015年11月,伴着一場瑞雪,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主席發出打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攻堅戰的動員令: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習主席強調,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要求,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也是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
一場整體性、革命性變革由此啟動。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在習主席和中央軍委堅強領導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有力有序推進——
2015年12月31日,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習主席親自授予軍旗并緻訓詞。
2016年1月11日,習主席接見調整組建後的軍委機關各部門負責同志,強調要講政治、謀打赢、搞服務、做表率,努力建設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軍委機關。
2016年2月1日,習主席親自為調整組建的五大戰區授旗并發布訓令,“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正式形成。
2016年9月,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習主席親自向武漢聯勤保障基地和無錫、桂林、西甯、沈陽、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授予軍旗并緻訓詞。
2016年12月,習主席出席中央軍委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工作會議,強調要抓住機遇,一鼓作氣,乘勢而上,紮實推進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
2017年7月,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成立,習主席親自授軍旗并緻訓詞。
2018年1月1日零時起,武警部隊由黨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實行中央軍委-武警部隊-部隊領導指揮體制。1月10日,習主席親自向武警部隊授旗并緻訓詞。
2018年11月,中央軍委政策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召開,習主席強調,要認清軍事政策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政策制度體系。
……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領導指揮體制改革,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軍事政策制度改革……梯次接續、前後銜接、壓茬推進。
人民軍隊的曆史,寫下裡程碑式的一頁——
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沙場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習主席發出新形勢下的強軍号令——“把我們這支英雄的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夢想在召喚,目标引征程。經過5年努力,人民軍隊實現了政治生态重塑、組織形态重塑、力量體系重塑、作風形象重塑,人民軍隊重整行裝再出發,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2個月後的2017年金秋,“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标”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
3年後的2020年金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戰略安排——
“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标。”
又踏層峰望眼開。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中強調——
黨提出新時代的強軍目标,确立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制定到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标、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戰略,推進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加快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态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藍圖催人振奮,奮進正當其時!
“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強軍之魂,鑄牢軍魂是我軍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務,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陸軍第75集團軍某旅的榮譽室裡,珍藏着半截烙有“長征記”字樣的皮帶——
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274團八連第三次過草地,陷入斷糧困境,14歲戰士周廣才忍饑挨餓留下半截皮帶,帶着它“去延安見毛主席”……
2016年1月5日,習主席視察原第13集團軍,聽到“半截皮帶”的故事時,深有感觸地說:“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鐵心跟黨走’的生動寫照。”
2016年底,劃時代的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拉開大幕,18個陸軍集團軍調整重組為13個。半年後,第75集團軍某旅作為全軍首批跨區調防的合成旅,橫跨2省5市,從大城市千裡移防到祖國西南一隅的邊陲小鎮。
在強軍興軍的時代大考中,全軍将士聽令景從、動若風發,做到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從南昌到三灣再到古田,中國共産黨将馬克思主義建黨建軍學說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創造性建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賦予人民軍隊完全區别于一切舊軍隊的政治特質和根本優勢。
有一個時期,人民軍隊黨的領導弱化問題突出,如果不徹底解決,不僅影響戰鬥力,而且事關黨指揮槍這一重大政治原則。
又一次扶危定傾、又一次力挽狂瀾——
2014年金秋,閩西小鎮古田,時隔85年後,再度見證一支偉大軍隊的浴火重生。
習主席在這裡主持召開新世紀第一次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強調“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強軍之魂,鑄牢軍魂是我軍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務,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船重千鈞,掌舵一人。
從古田再出發,政治建軍掀開新的時代篇章,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強軍之魂不斷鞏固加強——
黨的十九大把“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确定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方略。
大會通過的新修改的黨章,明确中國共産黨堅持對人民解放軍和其他人民武裝力量的絕對領導,把中央軍事委員會實行主席負責制這一領導體制在黨章中确立下來。
2018年8月,中央軍委黨的建設會議召開,對全面加強新時代我軍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從古田再出發,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這個強軍之基不斷強化,人民軍隊作風形象重塑、政治生态根本好轉——
2014年金秋,經習主席提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寫入全會決定,納入依法治國總體布局。2015年2月,經習主席批準,中央軍委印發《關于新形勢下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決定》,人民軍隊法治化建設進入“快車道”。
古田全軍政工會精辟概括了“11個堅持”的優良傳統,尖銳指出10個方面突出問題……2015年元旦前夕,由習主席親自領導和主持起草的《關于新形勢下軍隊政治工作若幹問題的決定》轉發全黨全軍,着力回答和解決了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黨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軍隊的重大問題。
恢複和發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以整風精神推進政治整訓,全面加強軍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深入推進軍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堅決查處郭伯雄、徐才厚、房峰輝、張陽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并徹底肅清其流毒影響,推動人民軍隊政治生态根本好轉。
從古田再出發,全軍将士在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中“淬火”“提純”,堅守初心使命——
深刻認識“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從黨的百年奮鬥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思想上高度自覺、政治上高度自覺、行動上高度自覺。
重整行裝,浴火重生。凝聚在黨的旗幟下,偉大的人民軍隊始終軍魂永駐、信念如磐。
“全面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更好履行新時代人民軍隊使命任務”
2022年1月4日,習主席連續第五年簽署中央軍委1号命令,向全軍發布開訓動員令,吹響練兵備戰的時代号角。
一号命令,一号使命——
“緊盯科技之變、戰争之變、對手之變,大力推進戰訓耦合,大力推進體系練兵,大力推進科技練兵,全面推進軍事訓練轉型升級,練就能戰善戰的精兵勁旅。”
實戰必先實訓。
“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住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拉得上去、打勝仗,各級指揮員能不能帶兵打仗、指揮打仗。”
統帥發出的“勝戰之問”,振聾發聩。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必須扭住能打仗、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
2014年,一場“頭腦風暴”席卷全軍,由習主席親自推動的“戰鬥力标準大讨論”在全軍部隊如潮如湧——
“戰鬥力标準是什麼?”“戰鬥力現狀怎麼看?”“戰鬥力建設怎麼辦?”……從軍委機關到基層一線,從領導幹部到普通一兵,從中軍帳到演兵場,全軍上下共議戰鬥力,共謀打赢策。
兵不閑習,不可以當敵。新時代軍事訓練将永遠銘記這個曆史性時刻——
2018年新年伊始,中央軍委隆重舉行開訓動員大會,習主席一身戎裝、冒着嚴寒向全軍發布訓令,号召全軍全面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全面提高打赢能力。
這是中央軍委首次統一組織全軍開訓動員,也是新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條例(試行)》施行後的首次軍隊開訓。
統帥千鈞授,三軍一念同。
近年來,習主席親自籌劃重大演訓活動,決策重大軍事行動,臨機抽點拉動部隊,全軍上下備戰打仗的導向更加明顯、氛圍更加濃厚。
強國夢、強軍夢,離不開國防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不同場合、不同時機,習主席對科技創新作出深刻闡述——
“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赢得優勢”“把創新擺在我軍建設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必須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轉變”……
統帥号令,激勵着全軍廣大科研人員隻争朝夕,加速在一些戰略必争領域形成獨特優勢,力争實現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轉變。
進入新時代,人才強軍号角催征——
2013年11月,習主席在視察國防科技大學時,提出要實施人才強軍戰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新的戰略籌劃和全面布局,習主席提出要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态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
2021年11月,中央軍委人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主席強調,要“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軍戰略,确保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标提供堅實支撐”。
2022年1月,經習主席批準,中央軍委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軍隊人才工作的決定》。
強軍之道,要在得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領導人民軍隊重振黨管人才政治綱紀,立起為戰育人鮮明導向,優化人員隊伍結構布局,創新人力資源政策制度,推動我軍人才工作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全面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更好履行新時代人民軍隊使命任務。”2020年10月23日,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擲地有聲。
和平需要維護,能戰方能止戰。
2022年1月28日,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春節來臨之際,習主席到中部戰區視察慰問時,同中部戰區海外維和分隊進行了視頻通話,強調——
“要忠實履行維和使命,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更多中國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國軍隊良好形象。”
同一天,應湯加王國關于火山災害救援的請求,中國空軍兩架運-20飛機搭載30多噸應急和災後重建物資,經過一萬多公裡的長途飛行,抵達湯加首都。
近年來,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軍隊從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到維護國際海上通道安全,從參加國際災難救援、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到全方位開展安全交流合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積極努力。
千川彙海闊,風正好揚帆。今天,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
背負着民族的希望,即将迎來95年華誕的人民軍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深入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以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标為引領,向着勝利、向着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勇毅前行!
“牢牢把握服務民族複興、促進人類進步這條主線”
——“十個明确”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述評之九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中,以“十個明确”系統總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内涵,其中之一是明确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服務民族複興、促進人類進步,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洞察國際風雲變幻,把握曆史前進方向,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又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世界大變局中開創新局,為人類發展進步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
2月5日至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同來華出席第24屆冬奧會開幕式的外國領導人、國際組織負責人密集會晤,一個關鍵詞被國際政要們反複提及——
“支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對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标、解決全球發展不平等不平衡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全球發展倡議”,一個蘊含着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寶貴經驗的全球化表達,自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首次提出,短短數月間,在國際社會凝聚起強烈廣泛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旨在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這個倡議是向全世界開放的公共産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全球發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
從“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到“努力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兩個“不掉隊”,讓世界看到了一位大黨大國領袖的曆史擔當與人民情懷、天下情懷。
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時期,中國在全球坐标系中的位置發生着深刻變遷,中國同世界的關系從未如此緊密。
新形勢下,應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處理中國同世界的關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思考的重要課題。
“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2013年10月,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
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并就新形勢下不斷拓展和深化外交戰略布局提出要求;
2018年6月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确立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地位,用“十個堅持”深刻闡述其主要内容,為新時代中國外交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牢牢把握服務民族複興、促進人類進步這條主線”“為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維護和延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胸懷天下、立己達人”的時代價值愈發凸顯。
2021年8月,美軍撤離阿富汗,給當地人民留下饑餓與貧困,為地區安全帶來嚴峻挑戰。
“大家是命運共同體,也是安全共同體。關鍵時刻應該共同發揮作用,共同維護比金子還珍貴的和平穩定。”出席上合組織和集安組織成員國領導人阿富汗問題聯合峰會,習近平總書記就阿富汗問題提出3點意見建議——推動阿富汗局勢盡快平穩過渡;同阿富汗開展接觸對話;幫助阿富汗人民渡過難關。
随後,中國一批批糧食、物資、新冠疫苗運抵鄰國阿富汗,為當地人民纾憂解困、雪中送炭。
積極參與朝鮮半島核、伊朗核、阿富汗、緬甸、中東、叙利亞等重大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成為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推動五核國發表關于防止核戰争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在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下,新時代中國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始終做世界和平穩定的中流砥柱。
2021年11月,上海,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在新冠肺炎疫情反複延宕、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背景下,進博會擁抱八方來客,尤顯可貴。
連續四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進博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向世界傳遞出新時代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的鮮明信号——
“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共同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機制做實、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
連年舉辦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統籌推進21個自貿試驗區建設,高質量高标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中國将自身發展同各國共同發展結合起來,與世界共享發展新機遇。
踐行新型國家相處之道:“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赢”
這是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的一份外事活動日程表——
9月2日,9:55,會見蘇丹總統巴希爾;10:20,會見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10:45,會見毛裡求斯總理賈格納特……從早到晚,一天11場雙邊會晤,時間安排精确到分鐘。
“盡管納米比亞隻是一個小國,但中國領導人說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我們彼此相互尊重,我們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談及中非合作,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由衷感慨,“有什麼理由不歡迎中國這樣的國家?”
在曆史越來越“成為世界曆史”的今天,國家間互動愈發頻繁,國際關系應遵循什麼樣的規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裡,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基于對國際大勢的準确把握,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繼承與發揚,習近平總書記開創性地提出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赢的新型國際關系,為“國際關系向何處去”給出中國答案。
2022年2月,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中俄元首舉行“新春之會”,這也是近年來兩位領導人舉行的第38次會晤。
此次會晤,雙方發表兩國關于新時代國際關系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集中闡述中俄在民主觀、發展觀、安全觀、秩序觀方面的共同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國關系事關全球戰略穩定,大國肩上都承擔着特殊責任。”
擁有更多的資源、具備更強的能力,大國之間和睦世界才能和平,大國相互合作才有全球發展。從兩國最高領導人頻繁會晤到雙方各領域務實合作全方位推進,中俄關系高水平發展,樹立了新型國際關系的典範。
從推進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到明确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赢”的中美關系三點原則,強調要把穩舵,使中美兩艘巨輪迎着風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從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系,到推動金磚合作走穩走實走遠……中國緻力于推進大國協調合作,推動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
習近平總書記從曆史與現實的角度深刻闡述中國的國際關系觀:“各國體量有大小、國力有強弱、發展有先後,但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中國自古倡導‘強不執弱,富不侮貧’,深知‘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老路還能走得通嗎?答案是否定的。不僅走不通,而且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
在中國對外交往中,發展中國家曆來處于基礎性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天然同盟軍,要堅持正确義利觀,做好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大文章。”
2021年11月29日,一則新聞引發廣泛關注——
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中國将再向非方提供10億劑新冠疫苗,其中6億劑為無償援助。
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宣布将中國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産品,正是為了确保疫苗在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推動彌合“免疫鴻溝”。
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作為獨具中國特色的外交理念,正确義利觀凝練着新的曆史條件下中國發展同發展中國家整體關系的基本原則,豐富着新型國際關系理念的深刻内涵。
從正确義利觀到真實親誠對非工作方針,從中非合作論壇到中國-拉共體論壇、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中國始終不忘自身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底色,永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
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是提出者、倡導者,更是推動者、踐行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作為國家主席先後出訪41次,足迹遍及五大洲69國,在國内外主持和出席一系列重大多邊外交活動,接待來華訪問的國際政要數百位,引領中國同各國攜手并進、合作共赢。
習近平總書記說:“走四方固然辛苦,但收獲是‘朋友圈’越來越大。”
攜手開辟人類光明前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3年3月,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習近平總書記就任國家主席後,首站出訪俄羅斯,向世界提出重大理念——
“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曆史和現實交彙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重大課題的深邃思考,是對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給出的中國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責任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同各國一道為解決全人類問題作出更大貢獻。”
從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載入黨章和憲法,到多次寫入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重要文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之一,已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
2015年9月,紐約聯合國總部,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上首次提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
“人類命運共同體”“全人類共同價值”,兩個“共同”,凝聚着全人類的最大公約數。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提出,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價值層面進一步深入,内涵愈發豐富。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元首外交定向把舵、砥砺前行——
雙邊層面,習近平總書記同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柬埔寨、老撾、越南、緬甸等國領導人深入溝通,凝聚共識,倡導中國同有關國家構建命運共同體;
地區層面,習近平總書記在重大出訪、主持重要主場外交活動場合,分别提出打造周邊、亞洲、亞太、中國-東盟、上合組織、中國-中亞、中非、中阿、中拉命運共同體重大倡議;
全球層面,習近平總書記倡議構建網絡空間、核安全、海洋、衛生健康等命運共同體,得到各方積極呼應。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應者雲集、各方共商共建共享——
2022年2月6日,北京,中國同阿根廷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
至此,同中國簽署相關合作文件的國家增至148個。
“‘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都可以加入進來,共同參與、共同合作、共同受益。”
自2013年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8年多時間,世界上已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家同中國就此達成合作共識。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也是當今世界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不斷貢獻智慧力量、展現大國擔當——
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闡述中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标,推動二十國集團實現從短期政策向中長期政策轉型,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
“數百年來列強通過戰争、殖民、劃分勢力範圍等方式争奪利益和霸權逐步向各國以制度規則協調關系和利益的方式演進”“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已是大勢所趨”“這不僅事關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而且事關給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定規則、定方向”……
在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中的份額和投票權躍居第三位,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設立絲路基金,人民币正式納入特别提款權貨币籃子……新時代中國已從全球金融體系的普通參與者,轉變為公共産品的提供者和變革的“發動機”。
從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北京會議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從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到《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
一場場主場外交,記錄着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中國推動完善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曆史進程。
“讓我們攜起手來,站在曆史正确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為實現世界永續和平發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鬥!”
2021年10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發出呼籲。
為民族複興盡責、為人類進步擔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必将不斷開創新局面、開辟新境界,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們隻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曆史主動”
——“十個明确”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述評之十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用“十個明确”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内涵,其中之一是——
“明确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方針,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争,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強烈的曆史主動精神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以堅定決心、頑強意志、空前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從理論和實踐上深刻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時代課題,開辟了管黨治黨新境界。
作答強黨之問:“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隻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曆史主動”。
曆經歲月洗禮愈發朝氣蓬勃,飽經磨難考驗依然初心如磐,堅持自我革命,全面從嚴治黨,這是百年大黨立志千秋偉業而作出的戰略抉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時期,中國共産黨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繼而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新征程繼續奮進,艱巨繁重的使命任務對黨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求。
非凡之事業,非凡之擔當。
2012年11月15日,人民大會堂。面對中外記者,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語氣冷靜而堅毅:“打鐵還需自身硬。”
通俗形象的話語,道出質樸深刻的邏輯:打最硬的鐵,須是鐵打的人。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
2014年12月,在江蘇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提出“全面從嚴治黨”,并将其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并列,形成“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2016年10月,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将“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确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并從8個方面作出具體部署。
黨的十九大後,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兩大革命”的重要論斷,強調“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于進行自我革命”。
從“從嚴治黨”到“全面從嚴治黨”,從“黨的自我革命”到“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展現出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的遠見和清醒。
一段時間以來,由于一度出現管黨不力、治黨不嚴問題,有些黨員、幹部政治信仰出現嚴重危機;一些地方和部門選人用人風氣不正,“四風”盛行,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較為普遍存在;特别是“七個有之”問題嚴重影響黨的形象和威信……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深沉的憂患感和強烈的緊迫感,将全面從嚴治黨擺在事關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擺在治國理政全局至關重要的位置,以世所罕見的力度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消除了黨和國家内部存在的嚴重隐患,帶領百年大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
淬火成鋼,再鑄輝煌。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曆史性、開創性成就,産生全方位、深層次影響,成為新時代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征,開辟了百年大黨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求索大黨之治:“探索出一條長期執政條件下解決自身問題、跳出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2021年11月11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這裡舉行。
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别提到了“窯洞對”——
“我們黨曆史這麼長、規模這麼大、執政這麼久,如何跳出治亂興衰的曆史周期率?”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的窯洞裡給出了第一個答案,這就是‘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經過百年奮鬥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我們黨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
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探索出一條長期執政條件下解決自身問題、跳出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堅持政治引領,把全黨凝聚成“一塊堅硬的鋼鐵”。
“各級黨委和領導幹部要自覺講政治,對國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數,要時刻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麼、強調什麼”。2020年4月,在秦嶺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
秦嶺,我國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曾幾何時,一些人竟将國家公園變成私家花園,北麓違建别墅如塊塊瘡疤。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首先從政治紀律查起”,堅決推動這一問題查處。2018年7月以來,位于秦嶺北麓西安境内的1100多棟違建别墅被依法拆除,多名領導幹部因違紀違法被查處。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全面從嚴治黨,首先要從政治上看。
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将政治建設作為根本性、統領性建設,把保證全黨服從中央、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充分發揮巡視監督利劍作用,堅決治理“七個有之”問題,清除陽奉陰違的“兩面人”,以精準有力政治監督确保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全黨上下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在黨的旗幟下凝聚成“一塊堅硬的鋼鐵”。
——堅持系統推進,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組合拳”。
2021年仲夏,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參觀。
在中央八項規定展闆前,總書記停下腳步、仔細察看:“現在這裡面的8條,精簡會議活動、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厲行勤儉節約,做得都不錯,還是要反複講、反複抓……”
持之以恒,方得始終。
管好治好一個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不啻于一項浩大複雜的系統“工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引領偉大實踐——
從中央八項規定破題,以上率下抓作風建設,解決“老虎吃天不知從哪兒下口”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到2021年6月,共有62.6萬件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被查處;
以雷霆萬鈞反腐敗破局,“打虎”“拍蠅”“獵狐”多管齊下,推動反腐敗鬥争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黨的十八大以來到2021年10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407.8萬件、437.9萬人,其中立案審查調查中管幹部484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99.8萬人;
黨内經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結合,從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到黨史學習教育,廣大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性更加堅強;
明責任、強組織、嚴紀律,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開創性提出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抓好執政骨幹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堅持破立并舉,不斷完善權力監督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
2018年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我國反腐敗領域的基礎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3天後,一個具有創制意義的國家反腐敗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挂牌成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将正風肅紀反腐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貫通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立足根本、着眼長遠,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制度治黨全面進入“快車道”:從紀律處分條例、問責條例,到關于新形勢下黨内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黨内監督條例,再到首部《中國共産黨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一系列基礎性關鍵性黨内法規制定修訂,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内法規體系;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制度逐步成熟定型……
從“治标為治本赢得時間”的大刀闊斧,到夯基固本、建章立制的工筆細畫,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書寫了中國共産黨自身建設的新篇章。
迎接新的趕考:“确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2022年1月11日,北京西郊。
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讨班在中央黨校開班,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開班式并發表重要講話。
面對黨内“關鍵少數”,總書記語重心長:“在新的曆史條件下,要永葆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色,關鍵還得靠我們黨自己。”“不論誰在黨紀國法上出問題,黨紀國法決不饒恕。”
7天之後,京西賓館。
黨的百年華誕後首次中央紀委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剖析當前反腐敗鬥争新的階段性特征,以“四個任重道遠”警示全黨——
“防範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團成夥作勢、‘圍獵’腐蝕還任重道遠,有效應對腐敗手段隐形變異、翻新升級還任重道遠,徹底鏟除腐敗滋生土壤、實現海晏河清還任重道遠,清理系統性腐敗、化解風險隐患還任重道遠。”
言之切切,洞察深遠。
迎接新的趕考,任務更加艱巨、挑戰更加嚴峻。
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們面臨的各種鬥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将伴随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全過程。
與此同時,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依然複雜嚴峻,全面從嚴治黨決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面對新問題、迎接新挑戰,必須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
——堅持自我革命,必須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切實做到“兩個維護”。
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極度腐化堕落的典型,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近期熱播的電視專題片《零容忍》中,孫力軍案件暴露出的政治問題觸目驚心。
腐敗問題本質上是政治變質,腐敗問題的背後,往往有政治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必須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
“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黨的第三個曆史決議對“兩個确立”重大意義的深刻闡述,既是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又是開創未來的根本依靠。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根本要求是堅決捍衛“兩個确立”、始終做到“兩個維護”。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偉大實踐雄辯證明,這是全黨在革命性鍛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是戰勝前進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根本優勢。
——堅持自我革命,必須增強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
2022年第一個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就公開發布了7名中管幹部接受審查調查的消息。剛剛過去的2021年中,該網站公布的接受審查調查的中管幹部多達25名。
“‘怎麼老抓?沒完沒了。’隻要存在就沒完沒了,就是要永遠進行時。”習近平總書記斬釘截鐵。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将過去人們所熟知的“打鐵還需自身硬”變成了“打鐵必須自身硬”,一詞之變凸顯的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信念,更是将自我革命進行到底的非凡勇氣。
邁上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語氣堅定:“增強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決不能滋生已經嚴到位的厭倦情緒。”
——堅持自我革命,必須站穩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
自我革命,猶如拿起手術刀給自己動手術,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做到?
無私者,無畏。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氣,是因為我們黨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
人民,是自我革命的勇氣之源、底氣所在。
“人民群衆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要堅決防範和打擊。”“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三億人民。”“我們不能關起門來搞自我革命,而要多聽聽人民群衆意見,自覺接受人民群衆監督。”
……
趕考遠未結束。新的趕考路上,既有無限風光,亦有亂雲飛渡。
開新局于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于偉大的自我革命。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執着将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确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确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航船定能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十個明确”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用“十個明确”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内容。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領會“十個明确”,準确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原創性貢獻,是新征程上我們把握曆史主動、創造新的勝利的根本保證。
“堅定不移走這條道路、與時俱進拓展這條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團結帶領億萬人民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進行了深邃思考。
明确“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
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揭示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互關系,标志着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和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
把“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寫入黨章,把“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寫入憲法……
在黨中央組建一系列頂層機構,全面加強黨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财經、外事、國家安全、網信等重大工作的領導;将黨的領導貫徹和融入到意識形态、國有企業治理、高校領導體制、群團組織建設等各領域各方面工作之中……
一系列基礎性、創制性、戰略性舉措,使黨中央真正成為坐鎮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全黨上下“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變化,無有留難”。
擘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強調堅定“四個自信”——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并提,明确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
黨的十九大明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站在曆史的交彙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十四五”時期發展謀篇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首個“全面”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奇迹。
着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更加堅實的制度支撐——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制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強調“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13年11月,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重大命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依法治國,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以來最大規模機構改革大幕、四中全會在黨的曆史上首次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
九年多來,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不斷築牢、基本制度更加完善、重要制度不斷創新,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日漸成型。
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曆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經濟總量超過110萬億元,連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畫卷徐徐展開……
“中國之制”充分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成就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迹”。
大道之行,壯闊無垠。
曆史和現實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唯一正确道路。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标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強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矢志不渝的夢想。
從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到推動高質量發展;從新時代的強軍目标,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新圖景,深刻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時代課題。
2021年7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邁進。”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清晰描繪時間表、路線圖——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在一代又一代接續奮鬥的基礎上,作出新的“兩步走”戰略安排,不僅把原來第二個百年目标實現的時間表提前了15年,還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更高的追求。
“我們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内涵——
“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發布。“所有的人富裕”這一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的美好設想,正在中國大地化為“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衆的共同期盼。
從脫貧攻堅“一個也不能少”的莊嚴承諾,到疫情防控“一個都不放棄”的全力救治;從“十三五”規劃綱要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作為首要原則,到“十四五”規劃綱要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奮鬥目标……人民至上,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價值取向和力量源泉。
“現代化不是單選題。曆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對曆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中,展現出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戰略家的遠見與自信。
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把舵定向——
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後首次出京考察前往廣東,習近平總書記思慮深遠:“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幾個地球也不夠中國人消耗。”
九年後的幾乎同一時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
九年多來,從作出新常态的重大判斷,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部署,從創造性提出新發展理念的理論飛躍,到作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抉擇……習近平總書記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注入新的時代内涵。
九年多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文化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平安中國”等奮鬥目标,彙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大願景”。
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今天,“嫦娥探月”“天問探火”等一項項大國重器夯實中國奔向現代化的底氣,奔騰不息的長江黃河奏響新的澎湃樂章,昔日黃沙遮天的塞罕壩變成綠意盎然的林海,“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壯大……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展望本世紀中葉,中國十幾億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将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意義深遠——
中華民族,将以更加昂揚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促進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我們探索出一條長期執政條件下解決自身問題、跳出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區别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标志,是黨跳出治亂興衰曆史周期率、曆經百年滄桑更加充滿活力的成功秘訣。”
2022年1月20日,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通過的公報鮮明指出百年大黨永葆生機的奧秘。
70多年前,在陝北的窯洞,面對如何跳出曆史周期率的問題,毛澤東同志給出了第一個答案:“隻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經過百年奮鬥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黨的自我革命”這一重要命題,引領我們黨用勇于自我革命的行動找到“窯洞之問”的“第二個答案”,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豐富發展,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
時間回到九年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階段,“四大考驗”嚴峻複雜,“四種危險”尖銳深刻。
2012年11月15日,中外記者會聚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
鎂光燈下,剛剛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斬釘截鐵地說:“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
兩天後,在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發出振聾發聩的警告: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
習近平總書記以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的堅定意志和決心,開啟了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的偉大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第十個年頭,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深刻指出:
“十年磨一劍,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風邪氣,解決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頑瘴痼疾,清除了黨、國家、軍隊内部存在的嚴重隐患,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探索出依靠黨的自我革命跳出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徑。”
依靠黨的自我革命跳出曆史周期率,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确保黨不變色——
“全面從嚴治黨首先要從政治上看,不能隻講腐敗問題、不講政治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調“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律認識的新飛躍。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
2016年10月,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确立習近平同志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一年後,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一同載入黨章,寫在黨的旗幟上。
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黨的第三個曆史決議指出,黨确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确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新征程上,9500多萬黨員切實把“兩個确立”的政治共識轉化為“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就一定能夠帶領億萬中國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時代輝煌、鑄就新的曆史偉業。
依靠黨的自我革命跳出曆史周期率,必須堅定不移反腐敗,确保黨不變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證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曆史周期率,确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從“打虎”“拍蠅”“獵狐”的震懾,到制度籠子的約束、精神之“鈣”的補足,再到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建設……
一系列重要安排,開拓了黨長期執政條件下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新境界。
依靠黨的自我革命跳出曆史周期率,必須馳而不息抓作風,确保黨不變味——
2013年7月11日,細雨中的西柏坡草木蔥茏。紀念館内,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塊展闆前駐足良久。
“不做壽,這條做到了;不送禮,這個還有問題,所以反‘四風’要解決這個問題;少敬酒,現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關鍵是要堅持下去……”總書記邊看展闆邊說。
對照中國共産黨人“進京趕考”前定下的規矩,中央八項規定指向清晰、具體可行,引領了一場深刻的黨風政風之變、黨心民心之變。
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
“置身這一曆史巨變之中的中國人更有資格、更有能力揭示這其中所蘊含的曆史經驗和發展規律,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中國的原創性貢獻”
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冬奧會閉幕,标志着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圓滿結束。
獨具匠心的奧運村,令人驚歎的比賽場館,非凡卓越的組織工作……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用“真正無與倫比”來盛贊這場“偉大的盛會”。
北京冬奧會的成功,正是黨領導人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的濃縮寫照,是以“十個明确”為核心内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必然結果。
偉大思想引領偉大事業,實踐創新推動理論創新。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要強化問題意識、時代意識、戰略意識,用深邃的曆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内在聯系,緊密跟蹤億萬人民的創造性實踐,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回答時代和實踐給我們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曆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2020年3月,之江大地春寒料峭。
如何準确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考察後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大決策:“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黨的第三個曆史決議,将這一重大決策納入“十個明确”。
與偉大實踐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概括的“八個明确”基礎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用“十個明确”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内容作出進一步概括。
一系列戰略思想和創新理念,是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和理論創新的成果。
2022年1月27日,在山西瑞光熱電有限責任公司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談到煤炭清潔化利用問題,明确提出要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攻關,持續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這是近半年來,總書記地方考察期間第三次調研能源企業。
綠色低碳,事關長遠和全局。一系列考察與會議,着眼解決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戰略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遠的戰略眼光,作出戰略部署,強調“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态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
立足時代之基,回應時代之問,引領時代之變。
2013年11月26日,在山東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
站在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民族複興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鑄魂的思想力量。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立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植根廣袤中國大地和中華文化沃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提升到嶄新高度,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特質的融會貫通。
思想如永恒燈塔,指引壯闊新征程。
2022年新年伊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禮堂座無虛席。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讨班開班式在這裡舉行。
在這堂面向“關鍵少數”的“開年第一課”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發出号召:
“更好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偉大思想與非凡事業彼此輝映,科學理論與偉大實踐相互激蕩。新征程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南,14億多中國人民必将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曆史輝煌,書寫人類文明新的精彩華章。(來源:共産黨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