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所從來,方明将往。重視學習和總結曆史,善于借鑒和運用曆史經驗,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回望過往的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必須把黨的曆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為從百年黨史中總結經驗、啟迪智慧,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态化長效化,以昂揚姿态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黨委組織部特在部門網站開設“喜迎二十大”專欄,以中國共産黨的曆次全國代表大會為序,總結運用黨在不同曆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注重用黨的奮鬥曆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确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曆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砺品格。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中國共産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讓我們共同重溫這段光輝曆史,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510名,這時全國有黨員3500多萬。大會審議并通過了華國鋒代表中共中央委員會所作的政治報告;聽取葉劍英所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通過了經過修改的《中國共産黨章程》;選出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當選的中央委員201名,候補中央委員132名。
中共十一大會場
8月19日,黨的十一屆一中全會選出中央領導機構。華國鋒為中央委員會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并由他們組成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華國鋒、韋國清、烏蘭夫、方毅、鄧小平、葉劍英、劉伯承、許世友、紀登奎、蘇振華、李先念、李德生、吳德、餘秋裡、汪東興、張廷發、陳永貴、陳錫聯、耿飚、聶榮臻、倪志福、徐向前、彭沖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陳慕華、趙紫陽、賽福鼎·艾則孜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在十一大會議上,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從左至右)出席大會
十一大政治報告宣布,以粉碎“四人幫”為标志,“文化大革命”宣告結束。這次大會的曆史責任,是要調動黨内外、國内外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在本世紀把我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大會通過的新黨章對十大的黨章作了一些必要修改,把“在本世紀,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寫進總綱。
黨的十一大在揭批“四人幫”和動員全國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方面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限于曆史條件,大會沒能承擔起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為實現曆史轉折制定正确的路線方針這一任務。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全會決定,适應國内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必須及時地、果斷地結束全國範圍的大規模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衆運動,從1979年起,把全黨的工作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全會高度評價關于真理标準問題的讨論。全會認為,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問題的讨論,對促進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線,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全會指出:“隻有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況新事物新問題,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我們黨才能順利地實現工作中心的轉變,才能正确解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
1978年,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講話
全會增選了中央領導機構成員。增選陳雲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增選鄧穎超、胡耀邦、王震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增補黃克誠、宋任窮、胡喬木、習仲勳、王任重等九人為中央委員。全會決定恢複成立并選舉産生了以陳雲為第一書記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這些人事安排,從組織上加強了中央領導機構,保證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确定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這次全會後,從黨的指導思想的确立和實際工作的領導來說,鄧小平已經成為黨的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黨的曆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1980年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決定恢複設立中央書記處,萬裡、王任重、方毅、谷牧、宋任窮、餘秋裡、楊得志、胡喬木、胡耀邦、姚依林、彭沖當選中央書記處書記。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選舉習仲勳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明确提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于初級階段”。
文字來源:學習強國平台
圖片來源:鳳凰網、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