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園地>>理論文章>>正文
夯實堅持群衆路線“四個基礎”
2013-12-09 00:00:00訪問量:

    黨的群衆路線是馬克思主義曆史唯物主義哲學觀在黨的工作中的具體運用,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的工作路線。曆史告訴我們,我們黨就是依靠堅持走群衆路線起家的,也是依靠堅持走群衆路線不斷發展壯大、不斷奪取自身建設和所領導事業的輝煌成就的。實踐證明,群衆路線雖重要,但對于一些每天忙于事務的領導幹部來說,堅持起來卻并非易事,需要打牢多方面的基礎,尤其需要打牢感情、價值、認識、作風等“四個基礎”。


  夯實感情基礎——始終保持同人民群衆的真摯深厚感情


  人是一種感情動物。感情的聯系雖然無形,但卻是人與人之間的最深刻最密切的聯系。人與人之間缺乏深厚真摯的感情聯系,其相互關系勢必會變得庸俗、勢利、虛僞、脆弱,經不起風浪的考驗。共産黨員也是人,共産黨人與人民群衆的聯系也是人與人聯系的一種。毛澤東曾經指出:“很多人對于官兵關系、軍民關系弄不好,以為是方法不對,我總告訴他們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問題,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從這态度出發,于是有各種的政策、方法、方式。離了這态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錯的,官兵之間、軍民之間的關系便決然弄不好。”感情決定态度,感情實質上就是态度。感情深厚了,态度也就自然端正了。因此,共産黨人保持同人民群衆的密切聯系,堅持走群衆路線,必須打牢同人民群衆的感情基礎,維系同人民群衆的感情紐帶。事實證明,隻有做到情為民所系,才能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親戚越走越親”。遠親為何不如近鄰?主要原因是不常走動,使親情逐漸疏遠。親戚為何越走越親?關鍵在經常走動。黨員領導幹部增進同人民群衆的感情,也要在“走”字上多做文章、多下功夫。根本上是要堅持走黨的群衆路線,多往人民群衆中間走,多往人民群衆最需要的地方走,多往困難群衆的家裡走,多往群衆勞動、工作的一線走,在“走”中強化與人民群衆的相互溝通、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培養對人民群衆的深厚感情。一是培養對人民群衆的欽敬之情。認識到共産黨人離開人民群衆,就會失去力量,必須把人民群衆擺在“存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的位置上。二是培養對人民群衆的感恩之情。認識到共産黨人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群衆給予的,必須把這種權力用于服務人民、回報人民,而不能挪作他用。三是培養對人民群衆的愧疚之情。認識到目前還有許多老百姓的生活還很困難,我們所做的和人民群衆對我們的期待之間,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必須隻争朝夕,埋頭苦幹,努力為群衆辦實事、辦好事,決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和驕傲自滿情緒。


  夯實價值基礎——樹立人民群衆至高無上的價值理念


  共産黨是無産階級的先鋒隊,共産黨員是無産階級的先進分子。為了絕大多數受剝削、受壓迫的勞動群衆服務,為了建立一個民主、自由、公平、公正、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共同富裕社會即共産主義社會而奮鬥,是共産黨人的最大理想、最高價值追求。無産階級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深刻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産黨的最低綱領是“使無産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産階級的統治,由無産階級奪取政權”;最高綱領是消滅“存在着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産階級舊社會”,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共産主義。中國共産黨的建立,也是為了把中國人民從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下解救出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進而實現共産主義偉大事業。由此可見,世界上之所以出現共産黨,或者說共産黨在世界上的存在價值或存在理由,就是為無産階級和絕大多數人民群衆服務,鏟除一切剝削階級思想觀念、社會現象和社會制度,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最終實現共産主義。因此,為人民服務是共産黨員的最大價值、最高價值,人民群衆是共産黨人的價值主體。共産黨人密切聯系群衆,堅持走群衆路線,必須打牢這一價值基礎,始終把人民群衆作為“上帝”,作為“靠山”,作為“根本”,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唯一宗旨,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做到一切為了群衆,一切依靠群衆,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夯實認識基礎——堅信人民群衆是認識真理的第一源泉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古人雲:“三人行,必有我師。”這都說明人民群衆中蘊藏着無窮的智慧。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真理掌握在人民群衆手中,人民群衆是認識真理的第一源泉。對此,毛澤東曾經說過:“我們的幹部中,自以為是的很不少。其原因之一,是不懂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因此,不厭其煩地宣傳這種認識論,是非常必要的。簡單地說,就是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下決心長期下去蹲點,就能聽到群衆的呼聲,就能從實踐中逐步地認識客觀真理,變為主觀真理,然後再回到實踐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如果行不通,則必須重新向群衆的實踐請教。這樣就可以解決框框問題,即教條主義問題了,就可以不信迷信了。”為此,毛澤東特别強調要深入群衆調查研究,認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他還特别強調指出:“我的經驗曆來如此,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一經調查研究,辦法就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因此,深入進行群衆路線學習教育,必須深入學習理解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克服鄙視群衆、自以為是、唯上唯書的心态,真正把人民群衆作為認識事物的源頭活水,自覺以人民群衆為師,虛心向人民群衆學習,甘當人民群衆的小學生,從而掌握認識真理的主動權。


  夯實作風基礎——自覺投身到人民群衆的偉大實踐之中


  堅持黨的群衆路線,保持與人民群衆的密切聯系,是為了認識世界,但更為重要的,是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使世界更符合最廣大人民群衆的利益和願望,是共産黨人一切思想與行為的根本旨歸。“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再實踐”,是共産黨人的認識論,也是共産黨人的實踐論。共産黨人的哲學歸根到底是實踐的哲學,也即是改造世界的哲學。改造世界,就必須與人民群衆相結合,與人民群衆打成一片。這是因為,人民群衆是改造世界的實踐主體,是推動世界曆史進步的唯一動力。因此,共産黨人必須牢固樹立實踐的觀點,袪除高高在上、頤指氣使、脫離群衆、脫離實踐的官僚主義作風,保持深入實際、深入群衆,密切聯系人民群衆、與人民群衆同呼吸、共命運的優良作風。密切聯系群衆的作風,是共産黨人一切作風的基礎。共産黨人必須打牢這一作風基礎。共産黨人隻有打牢這一作風基礎,才能自覺投身到人民群衆的偉大實踐之中,做到“一切為了群衆,一切依靠群衆,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才能把黨的群衆路線作為自己的生命線,作為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否則,就很容易犯自以為是、唯書唯上的錯誤,就很容易犯理論與實踐脫節的錯誤,就很容易在黨與人民群衆之間築起一道無形的高牆,最終在這堵高牆下失去生命,直至被人民群衆抛棄。


                                (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執筆:周培清)

Baidu
sogou